我国科学家发现可改善一直未能治愈的II型糖尿病胰岛素耐受蛋白信号
中国科学家至新研究发现,一种信号蛋白能有效改善胰岛素耐受现象,从而缓解II型糖尿病的症状。这为治疗II型糖尿病提供了新方向。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网站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关于II型糖尿病的至新研究成果。中科院院士裴钢领导的一个研究组发现,在II型糖尿病患者和模型小鼠中,这种信号蛋白水平的降低或功能缺失,直接导致胰岛素耐受和II型糖尿病的发生。而补充此种蛋白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耐受和II型糖尿病的症状。
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小鼠模型,对于这种信号蛋白在人体的具体效果和应用还需要大量进一步的研究,因而谈论临床试验还为时过早。不过,这项至新发现未来将很有可能应用于人体。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耐受所致。在四种类型的糖尿病中,II型糖尿病至为常见,而它的病因至今仍不甚清楚。世界各大医药研发机构和制药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寻求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案。
不同于I型糖尿病患者只能产生少量或不能产生胰岛素,Ⅱ型糖尿病人的特征是自身能够产生足量胰岛素,但机体细胞无法对其作出反应,即胰岛素耐受。
研究发现这种具有多重功能的信号蛋白能够将胰岛素受体与激酶信号分子偶联,使胰岛素能激活包括肌肉、肝脏、脂肪组织在内的外周组织中的信号通路,从而实现降低血糖的功能。
药物开发一般需要10到20年时间。更深入的研究已超出了基础研究的范畴,仅依靠研究组自身的力量无法进行。因此,我们正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并期待制药厂商介入。糖尿病这样复杂的慢性病,发展过程十分漫长,还受很多因素影响。研究为治疗II型糖尿病提供了一个窗口,之后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做。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失明、肾功能衰竭和截肢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全球共有超过2.5亿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
II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依靠胰岛素,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又称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所谓的"2型糖尿病",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的。由于致病因子的存在,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血中胰岛素效力相对减弱,经过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首先累及胰岛,使之长期超负荷工作失去代偿能力。再继续下去,就像强迫一个带病的人干活一样,至终累死。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一般认为,T2DM的发生是多源性的,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因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2型糖尿病也叫成年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总之,2型糖尿病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长期目标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其基础治疗方案主要由运动和饮食构成,但是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往往也非常关键。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定义: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该病在临床上的主要病征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2 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至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WHO1999标准)。
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已经成为仅次于印度(4085万人)的糖尿病第二大国,患者3981万人,患病率4.3%;预计2025年达到5927万人,患病率达5.6%。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国际和国内的糖尿病界弃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