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信息]主题:慈恩天下 发布者: 张凤英
09/16/2013
Visit:23 ,Today:1
月明话中秋
一年月色至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林光朝(宋)
今晚中秋月明。中秋节,亦为仲秋节,指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一天正好是三秋之中,所以称作之中秋。中秋一词至早见于《尚书.尧典》:“霄中星虚,以殷仲秋。”仲秋即中秋。而在儒家经典《周礼》一书的《春官》中,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的习俗。中秋节的起源古老,含义丰富,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中秋节有许多叫法,因为十五的月色比平时更亮,便叫月夕;节在八月,也叫秋节,八月节。古人祭拜,又称月节,月亮节。中秋时节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瓜果成熟上市,又有了果子节、团圆节,女儿节的叫法。少数民族还有叫南瓜节,后生节的。人们在中秋时团圆赏月,祭祀神明,庆贺丰收,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追溯中秋的起源,必将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祭祀联系在一起。“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周易.系辞)。《礼记.祭义》中也道:“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可见,古人早知宇宙正常运行和谐之理,自然与祭祖祈福同样重视对日月的祭拜。而秋分时节,太阳直射月亮朝向地球的一面,月亮看去又大又圆,所以,便更有“祭月祭日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的说法。
中秋节是这样重要的节日,可在汉魏以前,关于它的活动却鲜有记载。直到宋朝,才逐渐演变为全国性的大节日。月为“月明之神”,它与太阳同辉,在上古被列为皇家祭典,只有王家才能与之沟通祭祖祈福,一般百姓是无缘祭享的。月亮对于百姓来说,是一种外在的神秘的生命磁场所支配力量,普通人无法接近它,祭祀它,因此,汉魏时关于民间祭月的活动很少,更不用说以拜月为中心的节庆了。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月亮天体有了理性认识,月亮的神秘色彩消退,皇家也失去对月神祭拜的独占权威,赏月、玩月在民间普及。
唐朝虽然没有中秋节日,但中秋赏月、颂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赞美的华句更寻常可见,月文化已普及开来。如张祜的《中秋玩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里外故人思”等等。在中秋节长期演变流传的过程中,以月为歌的神话也层出不穷,流传至今,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不老的神话成为人们向往花好月圆,幸福美满的千古颂篇。
同时,中秋节还流传到邻近的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节日。
牡丹江慈恩院——张凤英
www.mdjcientx.com/
最后更新: 2013-09-16 0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