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与创业:宁做创业狼,不做打工狗 - 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
打工还是创业?思路决定出路!
你做事情之前总是犹犹豫豫,结果一事无成。你到底在怕什么?
当然这话说的很极端,很多打工的朋友都不乐意听,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句的话还真有点道理呢。
狼为了寻求自由,宁愿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天天奔跑在大草原上,肆意的猎杀牛羊,尽可能的享受大自然提供的一切美味,吃饱后就躺在草地上,什么都不想,享受阳光和自由的空气,他们是草原的主宰,他们有的是尊严。不过当严寒来临时,他们必须学会抗拒暴风雪的寒冷,学会在厚厚的雪堆下面寻找猎物,时常忍受饥饿的痛苦,随时担心自己冻饿而死。狼的生活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狗的生活恰恰相反,平时狗只能吃主人剩下的残羹冷炙,被主人吆喝着到处忙活,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只有摇尾乞怜,狗的生活是有保证的,虽然从来吃不到什么美味,但是冬天到来时也不担心挨饿受冻,有主人的屁护,狗们感恩戴德,发誓下一辈子依旧为主人效忠,即便主人肆意的打骂狗们,狗们也多半不敢吭一声,因为听话和驯服是狗们的标志。委曲求全是狗们的标签,为了稳定的饭碗,为了自己老时有一份固定的口粮,一切都认了!
如果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进行比较,估计我们大多都是过着狗的生活,稳定安逸,但是永远吃不饱,想离开主人家的狗窝,但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
我感到现实中的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大多是做打工狗,而不是做创业狼。可能很多朋友会说,刚出校门的学生,哪里有资本和经验去创业呀?至好的选择就是去公司打工几年,储备点经验和资金,然后几年后有机会的话再自己创业。
其实这样的想法证明是很错误的,一个大学生单位工作几年后,不但赚不到创业所需要的钱,更是无法学到创业的经验与技能。打工生涯学到的东西对创业基本上是没有用的,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得到的经验体会也不同,只能这么说,打工几年后你独一获得提高的是打工的技术技能,而创业至不需要的就是技术技能了。
更可怕的是,打工几年后,年轻人普遍会丧失创业的putilaozu,丧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越来越沉湎于单位之中难以自拔,后来创业的念头只能永远的留在心底,成为永久的遗憾。等到年龄到了40多被老板辞退的时候,才后悔20年前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创业呀!
那么做创业狼的要求究竟高不高?
我的问答是:只要有做创业狼的理念,哪怕口袋里只有100元,照旧可以创业成功!
人家早一辈的温州人出来做生意口袋有几个钱?不是靠换鸡蛋换铁锅赚的第一笔钱嘛。你口袋里只有100元,至少可以在街边摆个地摊,冬天卖点袜子手套什么的,夏天卖点菠萝什么的,资金充足一点后可以搞个烧烤之类的,反正,钱再少,也能走上创业的道路,关键看你想不想做创业狼?
打工人生与创业人生一定是不一样的。
时间长了,打工者的性格与创业者的性格会有越来越大的差别。
我们扪心自问,打工时间长的朋友时不时觉得更加患得患失,害怕外面陌生的世界,害怕失业的风险,心灵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心态不仅逐渐的疲惫和懒惰,整个人也没有了锐气和精神,只好安慰自己知足长乐,淡漠名利。但是生活变得越来越平庸,家庭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房子和孩子教育日渐成为自己脖子上的经济绳索,勒的越来越紧,透不过气来,只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逐渐适应城市小爬虫的putilaozu,自己本来就是庸人,庸人何必自扰之,发财是人家的事情,咱没有那命。
至恐惧的第一件事情莫过于听到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员的消息,至要紧的事情和领导搞好关系,坚持学习恭维逢迎拍马屁,入乡随俗嘛。思想麻木了,只好随大流,毕竟饭碗在领导或老板的手心里面,想让你滚蛋,就得滚蛋。
至恐惧的第二件事情,是看到自己年龄的日渐增长,可是自己的工作技能却没有获得任何提高,虽然靠着资历老工资也越来越多,可是看着那些新进来的年轻大学生,生龙活虎的干活,却只要那么一点的工资,老板的敲打在耳边响起,看人家年轻人吃的少干的多,你们这些老革命越老越不行了。难怪,打工生涯的结果是越老越贬值,尤其到了40-50年龄段,简直是事业至悲惨的阶段,时刻濒临深渊,如同趟地雷阵,动辄下岗失业。
有人说过去10年是蓝领工人下岗的高峰期,未来10-20年将是白领工人下岗的高峰期,你一位自己曾经读个大学就是精英了?社会不断进步,你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职业理念早就不如人家刚毕业的大学生了。老板是现实的,肯定率先在遇到危机时裁掉那些40-50年龄段的白领工人。
所以说你现在有个稳定的工作,你觉得安全,其实等与在你身边按了颗定时炸弹,等到10多年后,它会土崩瓦解,你那时失业的痛苦与代价恐怕要比现在残忍100倍。
其实表面看创业面临的现实风险比打工高很多,可是从长久看,打工带来的风险更高。
创业的风险是失去近几年的预期打工收入,甚至破产后还得赔进去自己借的一部份钱,但是毕竟年轻,能够屡败屡战,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和经验,经商水平与能力一次比一次高,逐渐融入经商人士的群体后,眼界和经验日积月累,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只要真正的跨入了生意门,将来的事业基本上一片坦途。钱也越赚越多,财富积累越来越多,自身的价值也能得到至大的体现。
相反,打工生涯持续下来,近几年确实平安无事,可是你其实在不断的贬值和缩水,而不是越来越强健。打工的时间越长,你会越来越心虚,越来越胆怯,10几年后,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炒掉鱿鱼,失业下岗,你看看那个风险大呢?
年轻炙热的心,蹋上人生的征途,其实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的简单,我们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为有年轻,一个澎湃putilaozu的心,putilaozu一时是不行的,弱肉强食的的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是不行的。只是社会的渣子,和乞丐有什么区别,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结果。
绝大多数人习惯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越是智商高的人越容易陷入这个悖论中,难以自拔。
看来上帝是公平的,赋予人智慧的同时,往往剥夺他的勇敢。
所以世界上享有精彩人生的人总是少数。
我们来描述一下那些继续打工者的心态。
他们嘴巴上说自己一直都在耐心等待,等真正的机会。智者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他们一直在等条件成熟,哪怕花开花又落,可是等到现在,时机也没有等到,条件也没有成熟,现实生活的质量还是没有得到改观。
记得希腊有一首很悲观的民歌:“日神阿波罗是个勇士,他能够一拳打道凶猛的敌人,但他无法扭转自己的命运。普罗米修斯是个智慧的神,他能够瞒着宙斯把火种偷了出来,教那些可怜的人们看到光亮,而他自己却被鹫鹰啄着心肝,这是命运跟他开的玩笑!”这就是人们认为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自己命运、改变现实的例子。
为别人打零工才得以糊口的打工朋友们不是不想改变现实生活,也有紧迫感,也很想改变自身的“贫穷”面貌,但是总有恐惧感,因为从来没有独立把握自己命运的经历和经验,就像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电脑的人,生怕按错开关和按钮把电脑烧坏了、一用力就把键盘敲坏了,或者一上网就会遭遇病毒一样。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对于恐惧电脑的人来说,至重要的就是插上电源,再依次开机就好了。
当然我们打工者在职场上总是对工作本身负责、对企业对老板负责,所以要等条件成熟,而实际上促使这些条件具备往往会消耗很多精力,拖延很多时间,有时还没有等到条件成熟,周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旧的条件还没有达到,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结果还是无所适从,至终导致不了了之。所以,对于打工者来说,至重要的就是要明白必须先行动在思考!
打工与创业有什么区别,有人说都是为了获益,都是为了生活。
1、打工是靠自己的能力吃饭,创业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思考吃饭;
2、打工是靠别人给自己的平台来展示能力,创业是靠自己的决心和眼光创造一个平台;
3、打工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好,创业是要思考体系运作的每一个环节;
4、打工的人期望的是一周有两天休息,创业的人是思考的是如何能低成本的运作;
5、打工的不愿意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收入,创业必须要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实力和财务状况;
6、打工的时候想的是自己的经历和文平应该值多少钱,创业的时候想的是自己的勤劳和策略能创造多少钱;
7、打工时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吃饭,存钱养家,创业时候想的是如何利用社会资源来获益养活组织和员工;
8、打工的人一般都比较天真,认为辛苦和听话就可以长保无忧,创业的时候才知道市场的变幻简直就是日不可测,日不可知;
9、打工搞好上司和同事关系就可以生活,创业要搞好客户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才能生存;
10、打工要看上司和老板的脸色,创业看社会消费者和主管行政部门的脸色和媒体的脸色;
11、打工想的是今年我能存多少钱,发多少奖金,创业想的是今年能开多少店,占多少市场份额;
12、打工人今天天下雨和下雪,没有客人就很高兴,可以放松偷懒,创业想的今天天气下雨下雪,心如火焚,着急无比,如何吸引客人上门;
13、打工碰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创业就要想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怎么解决,还要怎么预防;
14、打工碰到困扰自己的问题就回避,认为不能解决,创业碰到自己头疼的问题必须要勇敢面对,并积极的想办法解决;
15、打工的时候把工作堆起来,能拖就拖,尽量少事情为好,创业的时候才知道问题堆在那里,就会成不定时炸弹,保不准那天公司和自己与员工就都被这问题乍死了;
16、打工时候看着钟点,踩着钟点来感觉很心安,创业的时候每天时刻都得想怎么生存发展;
17、打工的时候总是希望老板来请客,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创业的时候感觉请客就是一种割肉,但是总是得大方的主动买单;
18、打工的时候到晚上八点就把电话关了,唯恐有人来麻烦,创业的时候三部电话放在床头24小时不关机,希望有人来关照生意;
19、打工的人信心都在身体里面埋藏,创业的人信心都在身体外面张扬;
20、打工的人至不希望在大厅观众面前跟别人说自己是马仔,创业的人至怕在公共场合之中听别人说自己是老板,特别是没有成功时候;
21、打工时候电话费总是要省了又省,至好的是公司的电话无偿使用,出门在外,给老板电话,也是响了一下马上挂了,创业的时候电话总是咬咬牙要拨打,即使长途电话,只要是自己的合作方和客户,总是要等对方挂线,哪怕心上很疼也得承受;
22、打工碰到一些困难就打退堂鼓,想圈起行李走人或是逃避责任,而创业碰到困难必须要面对解决,把问题的至终解决在自己的手中;
23、打工时候听到公司来了一个新同事能力比自己强,总是对他有嫉妒和提防心理,创业的时候总是渴望能够网罗到比自己能力高很多的俊杰和能人。
24、打工就是做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好,创业就是做老师,要教好学生,还有想办法搞好学生思想工作,做好外部职称评定工作;
25、打工就是上大学,越自由越好,至好不要管理,越散漫越开心,这就是性格和酷,能随心所欲是欢喜不尽,创业就是办大学,至好是军训和男女不能同居,唯恐出一点点差错,毁了所有的心血和劳动;
26、打工的时候,不希望有人来管理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点点都看不起那些比自己低的人呢,创业的时候才知道,多么希望有个好的导师和善知识来指点和帮助自己,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其实至没有什么了不起,所有比自己差的人都要尊重起来,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短缺;
27、打工的时候想的时,无聊的时候有个恋人的问候和惊喜来温暖自己,创业的时候在无聊时候想的是有个重要的客户突然跟自己能签订一笔采购订单合同;打工的时候想的是这月能发多少奖金,创业的时候想的是这月又损耗了多少的产品,能通过什么方式节省下来;
28、打工的时候不知道感情到底有多么重要,不知道珍惜是什么,创业的时候才知道有个恋人人能在自己孤军奋战时鼓励和帮助是人世间至难的福报;
29、打工时候不知道要孝敬父母和事业有什么关系,要是没有钱花,自己干脆就忘记了家人,反正自己一个人吃饱就好,创业是时候才知道,做人都不好,根本就没有人来信任您,不孝敬父母创业根本就赚不到安心的钱;
30、打工的时候不希望求别人,不希望去打搅人,创业的时候天天都得去求别人,天天都得主动出激给朋友客户信息和短信,麻烦别人;
31、打工时候总是希望能够多学习很多的资格书书,至好是博士后,再加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师,培训师等等的培训证书有十多二十个,创业的时候才发现至好就是一个不知道一切的勇夫蛮汉,什么文平和职称和证书根本就是百无一用;
32、打工时候看到对方给的名片是某某跨国公司的某某总监,年薪XX万,心理就羡慕和自卑,极度的恭敬和小心,创业时候,只有一个人,也敢对自己人说,将来要培养这样的总监经理几十个;
33、打工的时候听到有人介绍别人这是这个行业里的教授、导师、专家、大师的、成功者的时候总是恭敬有加,创业的时候,每每听到这些心里就有些窃笑,知道学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讲得好,不如做的好,实践是产生智慧的独一途径,感觉自己才是真正的专家;
34、打工的时候不怎么在意媒体和记者,创业的时候想记者又怕记者;
35、打工把产品当商品,当成谋生的东西,任其随意丢放,创业的时候把自己的产品当恋人,当另一半,烂了坏了,损伤了都心疼不已;
36、打工的时候把恋人当恋人,双方互不干涉,当盖身的被子,给自己取暖遮寒,创业的时候把恋人老婆当宝贝和珍宝,唯恐她跑了自己事业不能成功,必须要双方保稳定和同心协力;
37、打工的时候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够娶到老板的妹妹和女儿,这样就可以少奋斗二十年,创业的时候想的是原来天下没有任何事情比自己的坚强和努力更重要,天上不会掉馅饼;
38、打工的时候,想嫁给一个好老公,可以衣食无忧,做师奶,创业时候才知道,至不愿意找这样一个女人来跟自己分享自己的心血和财富;
39、打工的人是很喜欢热闹,喜欢群居的,所以打工的人是喧闹而享受的,创业的人是希望宁静和思考,所以创业的人是每每在欲望里对自己的身心做修正;
40、打工的人把希望寄托给伯乐,创业的人把希望交给自己;
41、打工的人把梦想托付给机会,创业的人把生命交付给信念和上帝;
42、打工的人若是要能比喻就好比是家狗,创业的人是好比是野狼。这个世界上至终是狼比狗少,因为大部分人呢都愿意做狗。这是自然界的物种存在的现象;
43、打工的人占80%,创业的人占20%,因为打工的人都希望能够在创业者的大树下蒙荫;
44、打工的人不明白,自己拿比创业者至少八倍的收入,其实是在一开始就决定了的,而创业的人也不明白,自己靠着那么多的心血智慧和付出赚了钱,居然产生原罪感是不应该的。
中国温州人号称中国至富有的人群,我认识好几个温州的年轻朋友,在她们还在上大学时,理念就与众不同,至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或者“宁愿做生意一个月只赚1000元,不愿打工一月进3000元”。这些理念相信是他们的长辈在生活中告诫他们的,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心中做事情的原则。
这些原则就是一些理念,这种理念与其他众多地方的思维理念有很大差别的,即便现在有类似的选择,我估计很多朋友恰恰与他们的选择相反。但是这种理念却是很先进的,正是这样的理念使得温州人与众不同,成为中国至富有的人群。
“思路决定出路”
这句话很多人听说过,但是转眼即忘,但是我身边的事实却随时都在验证这个道理!我所在的大学有一个女同学,是班级独一的温州人,长的比较丑,学习也不用心,家里父母是开皮鞋厂的,所以经济宽裕一点。在班上每次考试都处于中下等,有点钱喜欢炫耀,挺拽,所以男同学不追她,女同学瞧不起她。可是这个女孩至喜欢吹嘘自己毕业后5年内要买辆宝马车,送给未来的老公做结婚礼物,别人都觉得她是意隐,更加讨厌她了。
但是这个女孩行为方式就是不一样,别人忙着考证过级,学习考研,提高知识储备将来好找工作,她至不喜欢的就是学习,至喜欢的是晚上在学院门口摆地摊,从周围的小商品市场进来一些劣质小玩意,高声叫卖,不怎么获益,后来自己又卖糖葫芦,不获益后来又自己买个高压锅,晚上崩爆米花,两块钱一锅的那种,这样混到毕业,竟然听她亲口说自己大学四年共赚了近2万元。
毕业后,她没有找工作直接去杭州丝绸一条街,在亲戚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小门面,三年后据说就发财了,同学****时竟然开辆本田来参加。5年还没有到,但是她原来说的送宝马车给老公的诺言,很多同学开始相信了。
这个现实的例子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女孩的理念比较先进,别人费了老鼻子力气在考研,在学习,在考证,她却认准了做生意,压根就没有想着将来去打工,结果毕业几年后就变成所谓的成功人士,而大学时代综合素质比她高很多的其他同学,要么拿着一个月一两千的工资,要么刚刚研究生毕业,焦头烂额的去找工作。
这就是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思路决定不同的出路!
这个女孩智力平庸,性格一般,人长的又丑,可是独一可贵的是理念比较先进,认准了要自己创业做生意,坚持做下来比那些考上硕士,博士的同学都有出息。
回头再说80年代的温州人和四川人。 80年代的温州农民和四川农民都属于至早开始闯荡的人群,温州农民闯荡中国的方式是修理雨伞、钢笔、铁锅,或者倒卖点零用百货,总之到处的流浪。四川农民闯荡的方式是直接去广东打工。80年代敢于出来闯荡的人都是用勇气的人,因为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抱以深深的恐惧。四川人和温州人都有勇气和魄力,但是由于思路的不同,走上了不同的发财致富道路。
29年过去了,温州农民已经成为中国至富有的人群,他们掌握了中国至吸纳进的经商技能,他们的财富甚至可以让他们的后代走出国门,到欧洲去经商;而四川农民的第一代打工者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大多在四川老家继续贫寒的生活,而他们的晚辈循着父辈的足迹,继续一窝蜂的拥挤到广州接受老板们的残酷剥削,成为社会至贫穷的一类人。
这说明什么?由于父辈的选择不同,不仅影响自身,而且影响自己的后代!温州农民的艰苦创业让他们自己和后代彻底摆脱了贫穷,而四川农民的辛苦打工换来的是子孙悲无穷无尽的悲哀和贫穷。
思路决定出路,又一次的得到验证!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刚出校门的学生,哪里有资本和经验去创业呀?至好的选择就是去公司打工几年,储备点经验和资金,然后几年后有机会的话再自己创业。
其实这样的想法证明是很错误的,一个大学生单位工作几年后,不但赚不到创业所需要的钱,更是无法学到创业的经验与技能。打工生涯学到的东西对创业基本上是没有用的,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得到的经验体会也不同,只能这么说,打工几年后你独一获得提高的是打工的技术技能,而创业至不需要的就是技术技能了。
更可怕的是,打工几年后,年轻人普遍会丧失创业的济情,丧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越来越沉湎于单位之中难以自拔,后来创业的念头只能永远的留在心底,成为永久的遗憾。等到年龄到了40多被老板辞退的时候,才后悔20年前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创业呀!
创业真的有那么难吗?
我的问答是:只要有创业的理念,哪怕口袋里只有100元,照旧可以创业成功!
人家早一辈的温州人出来做生意口袋有几个钱?不是靠换鸡蛋换铁锅赚的第一笔钱嘛。你口袋里只有100元,至少可以在街边摆个地摊,冬天卖点袜子手套什么的,夏天卖点菠萝什么的,资金充足一点后可以搞个烧烤之类的,反正,钱再少,也能走上创业的道路,关键看你想不想创业?
打工人生与创业人生一定是不一样的。
时间长了,打工者的性格与创业者的性格会有越来越大的差别。
我们扪心自问,打工时间长的朋友时不时觉得更加患得患失,害怕外面陌生的世界,害怕失业的风险,心灵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心态不仅逐渐的疲惫和懒惰,整个人也没有了锐气和精神,只好安慰自己知足长乐,淡漠名利。但是生活变得越来越平庸,家庭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房子和孩子教育日渐成为自己脖子上的经济绳索,勒的越来越紧,透不过气来,只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逐渐适应城市小爬虫的定位,自己本来就是庸人,庸人何必自扰之,发财是人家的事情,咱没有那命。
至恐惧的第一件事情莫过于听到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员的消息,至要紧的事情和领导搞好关系,坚持学习恭维逢迎拍马屁,入乡随俗嘛。思想麻木了,只好随大流,毕竟饭碗在领导或老板的手心里面,一不小心定就可能失业。
至恐惧的第二件事情,是看到自己年龄的日渐增长,可是自己的工作技能却没有获得任何提高,虽然靠着资历老工资也越来越多,可是看着那些新进来的年轻大学生,生龙活虎的干活,却只要那么一点的工资,老板的敲打在耳边响起,看人家年轻人吃的少干的多,你们这些老革命越老越不行了。难怪,打工生涯的结果是越老越贬值,尤其到了40-50年龄段,简直是事业至悲惨的阶段,时刻濒临深渊,如同趟地雷阵,动辄下岗失业。
有人说过去10年是蓝领工人下岗的高峰期,未来10-20年将是白领工人下岗的高峰期,你一位自己曾经读个大学就是精英了?社会不断进步,你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职业理念早就不如人家刚毕业的大学生了。老板是现实的,肯定率先在遇到危机时裁掉那些40-50年龄段的白领工人。
所以说你现在有个稳定的工作,你觉得安全,其实等与在你身边按了颗定时****,等到10多年后,它会****,你那时失业的痛苦与代价恐怕要比现在残忍100倍
那么创业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呢?
我有一个私人关系很好的亲戚,目前已经是亿万富翁了,他今年39岁。原来是****兵,后来专业进入一个国营单位一开始老是受气,个性强的他立即辞职选择下海闯荡。十年后已经家产上亿,春节我们亲戚****时他告诉我:“XX,你是咱们家族中学力至高的,又在大学教书,告诉我年收入是多少”我老实的回答:“年收入不足5万元”。他继续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公司里为我打工的那些职员中学时代学习都比我好,所以学力至差的也是中专,我当年高中三年真是拼了老命,但是连了中专也考不上,只好去参军,所以一直对那些有学力的文化人很尊重,觉得他们智力高,工作能力强。可是现在我竟然是他们的老板,给他们提供饭碗,这个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这究竟是为什么?
他接着分析:“我认为一个人失业的成功取决于三商,即我们平时所讲的智商,情商和胆商,但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他的三商重要性应该这样 排列:胆商第一,情商第二,智商第三,目前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是很片面的,仅仅在智商上优人一等,可是情商与胆商根本没有包含在内。而学校淘汰的人群中可能恰恰蕴含了大量的经营人才,所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逆淘汰,生产出来的毕业生产品大多是高分低能的庸才,虽然聪明,但是懦弱胆小,不擅交际,社会生存能力自然很低下。”
我听完我亲戚的话,大吃一惊。他的话好像真的很有道理呀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现实好像确实是这样,胆子大的在生存竞争中往往比聪明的人有优势呀。
而聪明的人往往胆子小,而胆子大的人往往不是太聪明。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读书越多的人越聪明,可是书读的越多的人,往往胆子越小,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三思而后行,凡而是那些读书少的人喜欢先行动后思考,但是这些行动力强的人往往率先成功。
从智商角度来衡量,中国目前智力水平至高的一群人,往往是所谓的硕士博士,教授群体,他们大多在高校里工作和生存,但是这些所谓中国至聪明的一群人整体收入水平却不高,现在一个高校的博士年正常收入5万元,硕士4万元,教授也多半不会超过8万元(这是我所在的江苏地区的高等院校)
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至聪明的群体收入却远远不是至高的,甚至连公司打工的高级白领都不如。
至后我想得出一个结论:学习好没有什么用!
中小学,学习好是为了考上好大学,大学学习好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是社会现实是学习好的人群职业生涯收入并不高。
所以我觉得小孩教育,起码是我的孩子。
我不会强调他学习有多好,只要能跟上主流就可以。
但是我要求他有勇气,有胆量,从小开始培养胆量。
其次我要求他交朋友,擅于和各种类型的小孩交朋友,争取成为人人喜欢的小朋友。
也就是说,我会注意孩子胆商和情商的重点培养,智商的培养,我不会特别关注。
现在的家长恰恰相反,除了重视学习以外,其他一律不管,甚至剥夺小孩的自由权利,不让他们交朋友,不让他们出去玩,要求孩子顺从听话,这样的孩子长大肯定是个聪明的胆小鬼,自私鬼!
理念决定了你如何选择,选择决定了你踏上哪一条路,走上哪一条路决定了你将来的人生过程和结果。
古人还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其实很深刻。天下365行,其实行行都能做,但是同样一个人,选择了做生意和选择了上班,将来的区别就很大,真的太大了!
如果你选择了打工生涯,可能你绝对幸运,将来可以做上超金领,年收入不过几十万,如果你很不幸,做了低级白领,也许每个月只有一两千元,猪肉涨价你家估计吃不起猪肉,鸡蛋涨价估计你家得少吃鸡蛋,即便这样卑微的生活,心中还常存恐惧,害怕失业。
如果你选择了创业生涯,可能你绝对的幸运,将来可以做中国富豪级人物,可以动辄捐助几个希望小学,时不时的享受高尔夫和私人游艇;如果你经商能力不行,只能开个杂货店,甚至在菜市场卖个豆腐,白菜什么的,你也能赚个一两千元,和低级白领过差不多的日子。但是你不怕失业,因为每天都有人来买豆腐,买白菜,这又是比白领生活强的地方。
可见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生。
选择什么,得到什么,要什么,就要去选择什么。